“重廣告、輕研發”可能會讓藥企短期內獲益,但卻不利于其長期競爭力的培養。
繼12月初爆出滴眼液無療效后,莎普愛思(14.920, 0.05, 0.34%)(603168.SH)4日起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3天市值蒸發4億元。
除了療效之外,莎普愛思為輿論所詬病的還包括其對于廣告費的巨額投入,以及對研發的漠視。從A股市場醫藥類上市公司中的年報數據中能發現,與莎普愛思相似,過度重視銷售尤其是廣告投入而研發投入少的公司還有葵花藥業(31.540, 0.72, 2.34%)(002737.SZ)。
廣告宣傳投入巨資
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2014年至2016年,莎普愛思的廣告費用逐年遞增,分別為2.07億元、2.41億元和2.63億元,占同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02%、26.14%和26.84%,而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98萬元、3121萬元和2902萬元,占同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5%、3.39%和2.97%。
葵花藥業和莎普愛思一樣是2014年上市,葵花藥業主營業務以中成藥為主,同時涵蓋化學藥和生物藥等,是集藥品制造、營銷、科研于一體。葵花藥業產品主要布局兒童用藥、消化系統用藥、呼吸感冒用藥、婦科用藥、風濕骨病用藥和心腦血管用藥六大產品群領域。
中成藥是葵花藥業主要的業務收入和利潤來源,2014年至2016年,該類收入分別為20.02億元、22.60億元、25.81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3.65%、74.50%、76.76%。
葵花藥業2012年至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7.70億元、21.81億元、27.19億元、30.35億元、33.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34億元、2.63億元、3.01億元、3.07億元、3.03億元。在營業收入近乎翻倍的基礎上,凈利潤僅增長不足30%。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康芝藥業(10.800, 0.00, 0.00%)(300086.SZ)是一家以兒童藥為主業的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兒童藥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以及制造與經營業務,近年來,在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制劑、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方面有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兒童藥是康芝藥業的主要產品,2016年,康制藥業兒童藥實現營業收入3.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8.33%。
康芝藥業2012年至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69億元、3.09億元、4.09億元、4.10億元和4.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58萬元、1485萬元、6209萬元、6831萬元和4616萬元。盡管在2013年與2016年利潤出現了負增長,但2012-2016年凈利潤增幅遠遠高于營業收入。
那么,為什么葵花藥業利潤增速大幅低于營業收入增速呢?
原因也很好理解。首先,葵花藥業在廣告宣傳上投入巨資。
康芝藥業2014年至2016年銷售費用分別為6105萬元、4712萬元和5572萬元,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4.94%、11.50%和11.82%;其中,廣告投入分別為2526萬元、1613萬元和2163萬元,廣告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8%、3.94%和4.59%。
作為對比,葵花藥業2014年至2016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93億元、10.26億元和11.71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52%、33.81%和34.81%;其中,廣告費用分別為2.70億元、3.01億元、3.41億元,廣告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2%、9.92%和10.14%,按照2016年數據來看,葵花藥業廣告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明顯高出其他醫藥類上市公司。特別是2014年和2015年,其廣告投入甚至與當年的凈利潤旗鼓相當。
除了廣告費用外,葵花藥業的其他銷售費用增速更是驚人。
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93億元、10.26億元和11.71億元,而同期扣非凈利潤分別只有2.82億元、2.54億元和2.35億元。
2016年,葵花藥業銷售費用中支出較大的科目有營銷差旅費、廣告及業務宣傳費、運輸及車輛使用費,分別為4.18億元、3.41億元、1.09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42.09%、34.34%、10.98%。
葵花藥業2016年的營銷差旅費為4.18億元,簡單換算成全年每個銷售員的差旅費高達24.72萬元,公司的銷售人員真的需要這么多的差旅費嗎?此外,5831萬元的咨詢服務費又是什么性質呢?這都有待上市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
研發投入費用偏低
葵花藥業2014年至2016年的管理費用分別為2.33億元、2.90億元和3.72億元,2015年和2016年管理費用增速分別為24.89%和28.28%;作為對比,康芝藥業2014年至2016年管理費用分別為9961萬元、9873萬元和9834萬元,其中2015年和2016年增速分別為-0.88%和-0.40%。在康芝藥業連續兩年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葵花藥業的管理費用卻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飛奔。
此外,葵花藥業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82%和-1.17%,遠遠低于管理費用增速,其中,2016年的管理費用甚至超過凈利潤。對比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管理費用的細項可以發現,2016年葵花藥業是將咨詢服務費列在銷售費用中,金額為1660萬元,而2015年是列示在管理費用中,金額為3006萬元,公司為什么變更會計科目呢,這筆費用具體又是什么用途呢?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醫藥行業普遍的做法是,醫生群體通過學術推廣了解處方藥,但目前國內藥企學術推廣的主辦企業邀請的一般是醫生、經銷商等客戶單位,金額超高的推廣費將以禮品、旅游服務、代金卡甚至是現金的形式回饋給客戶方,這已在行業內成為公開的秘密,所以這種做法易引起行賄等腐敗現象。
再來關注葵花藥業的研發費用,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的研發費用簡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分別只有3968萬元、4798萬元和6205萬元,占管理費用的比例分別為17.03%、16.54%和16.68%,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6%、1.58%和1.84%,技術人員占全部員工數量的比例更是分別只有7.8%、8.7%和11.7%。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康芝藥業2014年至2016年,技術人員占總專業人數比例分別為11.37%、11.25%和16.33%,2016年,葵花藥業有生產人員2394人、銷售人員1691人,研發人員僅有497人,還不如行政人員(666人)多。
同樣是醫藥類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32.470, 0.23, 0.71%)(600085.SH)2014-2016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86億元、1.87億元和2.02億元,醫藥工業收入分別為58.88億元、66.84億元和74.98億元,2014年至2016年,研發投入占醫藥工業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16%、2.80%和2.70%,均遠高于葵花藥業。
根據Wind資訊,另一家同類醫藥上市公司天士力(35.710, 0.13, 0.37%)(600535.SH)主營現代中藥、化學藥等的科研、種植、提取、銷售等。2014-2016年,天士力研發投入分別為3.67億元、5.03億元和4.40億元,醫藥工業收入分別為60.51億元、63.65億元和61.78億元,2014年至2016年,天士力研發投入占同年醫藥工業收入比例為6.07%、7.9%和7.12%。
由此看來,葵花藥業由于偏低的研發投入,公司不得不支出大量的銷售費用來換取利潤。但是,對于藥企而言,研發投入的多寡決定了在市場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力。而葵花藥業這種壓縮研發支出的做法難有持續性,同時有損上市公司的中長期競爭力。
這樣不利于上市公司中長期競爭力的做法似乎在上市前就有所體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2012年8月公布的國家藥品質量公告(2012年第2期,總第90期)公布了11個批次的不合格藥品,其中在生產環節抽驗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藥品名單中,生產企業葵花藥業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占了1個批次,在經營使用環節抽驗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藥品名單中,標示生產企業葵花藥業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占了1個批次;根據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2013年10月公布的藥品質量公告(2013年第1期),標示生產單位為葵花藥業集團(伊春)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牛黃解毒片不合格。
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的毛利率分別為61.99%、55.57%和58.34%,康芝藥業分別為52.03%、49.87%和41.54%,可以看出,近三年葵花藥業毛利率比康芝藥業高,但是由于葵花藥業2014-2015年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大大高于康芝藥業,所以導致康芝藥業的凈利率反而高于葵花藥業,前者分別為15.09%、16.35%,而后者分別為12.18%、10.79%。
那么,葵花藥業的運營能力表現如何呢?
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7.19億元、30.35億元和33.64億元,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93倍、0.81倍和0.84倍。可以看出,葵花藥業2015年資產周轉率比2014年大幅下降,2016年資產周轉率雖然有所回升,但仍明顯低于2014年;此外,2014年至2016年,葵花藥業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97次、3.04次和2.36次,而康芝藥業分別為3.86次、2.89次和2.83次,除2015年稍低于葵花藥業之外,2014年和2016年均明顯高于葵花藥業,顯示了葵花藥業自2014年以來運營能力整體處于下降通道。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