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0 10: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交割之前,鄭商所將1907合約保證金提高到20%。這背后發生了什么?
7月中旬,蘋果期貨迎來了第二次交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交割之前,鄭商所將1907合約保證金提高到20%。這背后發生了什么?近日,鄭商所發布公告稱,經研究決定,自蘋果期貨1907合約掛牌之日起交易保證金標準為20%。而在上市之初,蘋果期貨一般月份合約保證金為7%。
眾所周知,對于期貨品種來說,提高到20%保證金水平往往意味著失去交易量,成為了“僵尸”合約。此前,市場已有多個品種在保證金提高到20%之后,名存實亡。
交易保證金提升至20%背后原因
隨著7月份蘋果交割情況的明朗,原因正浮出水面。
7月蘋果交割價格比5月份交割價還低250多元/噸,倉單交割量僅2張。據測算,7月份交割價格約為8636元/噸,而5月份交割的倉單平均價格為8890元/噸。
“蘋果期貨市場沒有什么空頭,也沒有多少人愿意準備交割。”山東一家交割倉庫負責人無奈的表示,實際上,倉單注冊成本都要9000元/噸以上,蘋果產業客戶普遍不愿意交割,他們更愿意直接賣到市場上。
其實,從7月蘋果期貨合約走勢來看,有不少注冊交割倉單的機會。6月中旬之后,7月交割的蘋果期貨價格持續在每噸一萬元以上,一度沖上了10750元/噸。雖然,此前有觀點認為,注冊的蘋果倉單只是現貨市場的中等貨。但是,從倉單注冊情況看,符合注冊的中等貨蘋果似乎并不情愿來注冊。
進入7月份交割月之后,蘋果期貨注冊倉單數量為23張。其中,20張來自陜西華圣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張來自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1張來自山東萊州天賜寶物產有限公司。
7月17日,是7月蘋果合約的第12個交易日,也是最后交割日。從期貨倉發布的單日報表來看,當日蘋果交割倉單僅有2張,而且都來自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
至此,市場可以看到7月份的最終交割量:蘋果合約共計交割2張,對應交割蘋果40噸。相比之下,5月份交割甚至更活躍,當時參與交割的倉單有6張。
私募大鱷炒作蘋果期貨賺得盆滿缽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2張蘋果交割倉單,40噸蘋果全部被煙臺冠果公司拿下。此前,煙臺冠果也參與了蘋果期貨5月份合約的交割,在全部實際參與交割的260噸貨物中,該公司還是240噸的接貨方。
7月交割倉單數量比5月份還少,這個現實顯然低于市場的普遍預期。6月底,有關方面認為,蘋果注冊倉單數量增加明顯,客戶都在積極學習交割流程、掌握交割標準,為以后大量參與期貨市場做準備。但如今來看,現貨商參與交割的愿望仍然沒有出現明顯改善。
“在5月份經過一波小幅上漲之后,目前蘋果現貨銷售情況很差,價格下跌明顯。”山東一家蘋果經銷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蘋果期貨并沒有給自己公司帶來銷量上升,公司也沒有計劃去套保。尤其是隨著水果供應旺季的到來,各類水果價格也不高,去年的蘋果在鮮果市場上比較缺乏競爭力。
相對于蘋果現貨市場的無奈,期貨私募卻借這次炒作蘋果期貨賺得盆滿缽滿。根據在“資管網”有持續半年業績記錄的期貨私募單賬戶統計數據,在今年上半年期貨私募的收益榜上,前三甲的獲利主力品種都是蘋果期貨。其中,期貨私募冠軍黃潤華抓住瘋狂的蘋果,半年獲利40倍賺了4100萬。在今年上半年,期貨私募單賬戶交易分布的47個品種中,盈利最高的品種還是蘋果,盈利總金額為7585萬元。
面對這個新品種的不成熟,鄭商所自6月21日起,把蘋果期貨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提高到20元/手,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為20元/手。并且從2018年6月28日結算時起,蘋果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全線提高到11%。該政策直接推動交易量和成交金額大幅下滑。
統計數據來看,炒作蘋果期貨的熱度大幅減弱。6月最后一周,成交量661萬手,成交金額6493億元;7月第一周,成交量434萬手,成交金額4297億元;7月第二周,成交量289萬手,成交金額2879億元。
顯然,在全線上調蘋果期貨手續費和交易保證金標準后,蘋果期貨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都出現了急速下降。至此,蘋果5月份以來的瘋狂局面,得到了初步控制。
而在此前的5月14-18日的一周內,蘋果期貨成交量曾達到2424萬手,成交金額2.2萬億元的罕見歷史記錄。尤其在5月16日,蘋果期貨成交資金在整個商品期貨市場占比超過25%,成交持倉比達11.03倍。
20%保證金仍然擋不住投機熱情?
7月11日,鄭商所將1907合約保證金提高到20%后,蘋果期貨市場也似乎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從成交數據來看,政策顯效仍然需要時間。
7月16日,1907合約掛牌第一天,該合約已經是1手保證金高達2萬多元的情況下,成交量為8094手,持倉量3462手。4個交易日之后,7月19日,成交量和持倉量不降反升,成交量達到了1.31萬手,持倉量為1.28萬手,總資金規模超過了2.5億元。
“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幾無先例。”多位市場人士感嘆,從以往經驗來看,對于期貨品種來說,提高到20%保證金水平往往意味著失去交易量,成為了“僵尸”合約。此前,市場已有多個品種在保證金提高到20%之后,名存實亡。但是,蘋果期貨之所以如此另類,可能與在蘋果期貨上獲利頗豐的投機資金,遲遲不愿離去有巨大關系。
可見,監管效果彰顯仍然需要巨大耐心。從蘋果期貨1907合約情況看,監管當局對于真實投機程度需要進一步的調研和觀察,市場也一直在疑問,鄭商所后續是否會繼續提高蘋果其他合約的保證金。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蘋果期貨繼續維持著低迷的成交,還是瘋狂投機資金劇烈博弈,對于中國期貨市場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嘗試。畢竟,任何期貨品種從混沌走向成熟,都需要時間和市場的考驗,需要市場各方博弈、妥協,需要監管當局廣開言路采納各方意見,需要全產業鏈上的各方努力尋找最大公約數,謀求利益平衡。如此,這個期貨產品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成功。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