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09:4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相較于征求意見稿,正式稿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或補充。
多條理財子公司監管細則對標基金,爭議“沖擊”引發市場熱議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相較于征求意見稿,正式稿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或補充。
第一財經注意到,在相關條款和規則上,與公募基金進行了對標。比如補充內控隔離和交易管控要求,引入公平交易制度,強化管理人利益沖突監管。
“成立理財子公司后,因為可以直接去投資股票,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就會更加嚴格。比如利益沖突這塊,在證券基金行業是已經實施多年的管理規定,而銀行理財此前對從業人員的管理沒有細化到這個程度。”某股份銀行資管部老總表示。
對標基金
理財子公司正式稿對管理人利益沖突的監管進行了明確,這也符合銀行資管人士此前的預期。
理財子公司正式稿第四十七條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理財業務人員,其本人、配偶、利害關系人進行證券投資,應當事先向銀行理財子公司申報,并不得與投資者發生利益沖突。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建立上述人員進行證券投資的申報、登記、審查、處置等管理制度,并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基金法》第十七條也有相關表述,“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其本人、配偶、利害關系人進行證券投資,應當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報,并不得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發生利益沖突。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前款規定人員進行證券投資的申報、登記、審查、處置等管理制度,并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有可能不是故意的,單純就是不懂就把信息泄露出去,乃至出現老鼠倉。”上述股份銀行資管部老總對第一財經表示。
對于投資的監管要求,理財子公司正式稿第四十三條也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將投資管理職能與交易執行職能相分離,實行集中交易制度。
具體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異常交易監控機制,對投資交易行為進行監控、分析、評估、核查,監督投資交易的過程和結果,不得開展可能導致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輸送的交易行為。
根據理財子公司正式稿,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對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發生的同向交易和反向交易進行監控;同一理財產品不得在同一交易日內進行反向交易。
同樣,《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導意見》第二十條指出,公司應嚴格控制不同投資組合之間的同日反向交易,嚴格禁止可能導致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輸送的同日反向交易。
某股份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分析稱,“兩只產品反向交易有可能為了避免倒倉,特別是不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比如a產品中的一只券有踩雷風險,b產品去接這個券,就可以保住a的凈值,有點池化運作的感覺,也是為了避免利益輸送。”
“我理解,理財子公司正式稿下發后,和以前的差別就是把‘池化’改成單獨建賬。”其進一步表示。
又如公募基金的流動性新規,將投資比例再度限制為單只開放式基金主動投資于流動性受限資產的市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資產凈值的15%,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開放式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等。
同一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以前沒有這么系統性規范性的文件,未來的管理更加規范化,這也是大趨勢。”華東地區一位農商行資管部副總也對第一財經表示。
爭議“沖擊”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本身長期作為此類投資的參與者,其在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資產(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占比約為六成。銀行理財子公司一旦發揮固收投資的資源優勢,并依托母公司在流動性管理上的支持,很可能替代公募基金同類產品的市場份額。
12月3日,深圳一位公募基金老總坦言,“感覺對基金公司的沖擊還是挺大的。正式稿下發后,我們也在組織大家進行學習。”
“我覺得(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的沖擊并不大。銀行系也有自己的公募基金,資管新規出來前,銀行理財業務和公募基金也有一定的重合。理財業務的核心是剛兌和對客戶的預期收益,一旦變成凈值型,同樣接受市場檢驗,是落實到具體的產品之間的競爭。”不過,博人金融總經理宋光輝表示了不同的觀點。
“銀行理財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固收業務碾壓基金也是一直客觀存在的,資管新規出來后則是削弱了銀行理財的競爭力。如果銀行理財業務是從無到有,對基金公司肯定是沖擊。而現在銀行理財已經做到30萬億,如果有影響也早已體現了。”宋光輝告訴記者。
需要看到的是,雖然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配置股權,但考慮到目前子公司都還處于準備階段,子公司實質開展業務尚有時日,預計需要兩年左右,短期內理財資金入市規模有限。
銀登中心理財年報顯示,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規模約29.5萬億,其中權益類投資2.8萬億,占比約9.5%,其權益類投資絕大部分是參與定向增發、結構配資、股票質押等類固收投資,直接二級市場委外投資占比較低。
“現在銀行直接進入股市的比例不高,更多還是通過定增等形式。還是要在宏觀層面進行匹配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合作討論。”上述股份行資管部老總也表示。
宋光輝進一步表示,監管細則層面參考了公募基金,防范利益輸送、公開發行等,但與公募基金最大的不同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投資非標,而公募基金則禁止投資非標。
截止目前,已有16家上市銀行公告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四大國有銀行已全部公告設立,四大行子公司注冊資本總計達530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