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6:31 | 來源:消費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3月3日,毫末智行在北京總部舉辦首個品牌開放日活動,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與新任CEO顧維灝分別以《浪潮已至,自動駕駛的下一個十年》、《千里智行,始于毫末》為主題向行業...
“生命是短暫的,很多人的時間被無意義地浪費在了車上。我想幫助人們找回時間”。凱爾·沃特懷著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目標開創了Cruise,隨后被通用以10億美元收購,這是全球自動駕駛發展浪潮中的一個縮影。
3月3日,毫末智行在北京總部舉辦首個品牌開放日活動,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與新任CEO顧維灝分別以《浪潮已至,自動駕駛的下一個十年》、《千里智行,始于毫末》為主題向行業人士講述了毫末智行的發展戰略、產品技術及其未來目標。
全球自動駕駛公司的發展路徑選擇
隨著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加速,行業內的不同發展路徑也開始分化。具備谷歌背景的Waymo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讓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硬件和軟件的集成融合,具備GM通用背景的Cruise則在一開始就選擇了以車作為技術應用的核心。
2009年,谷歌在其X實驗室中正式成立無人車部門,主攻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發,2016年正式獨立成為Waymo。獨立當年,Waymo便開始開設運營和測試中心,著手為其在城市道路中的正式運行建立測試基礎。
2019年,Waymo宣布在鳳凰城開放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創新與商業化探索是激進的,但也吸引了全球科技資本的眼球,目前市值高達300億美元。
面對科技公司的研發優勢,傳統汽車主機廠多年來所形成的硬件制造優勢,正在被不斷削弱,開始尋求與科技企業的進一步合作,以鞏固自身的市場話語權。
汽車主機廠能否擁有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能力,關系著其在未來汽車市場競爭力,如果僅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一眾汽車主機廠也恐怕會淪為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的代工廠。
汽車主機廠開始主動與科技公司進行接觸,GM Cruise模式由此誕生。
背靠GM通用的Cruise和Waymo有著完全不同的選擇。Cruise的研發更注重車輛本身,通過協同車輛制造和自動駕駛團隊,將技術更好地融入車輛本身。
2017年,通用旗下130輛測試版雪佛蘭Bolt純電動車下線,搭載Cruise無人駕駛技術開展公共道路測試;2020年年底,Cruise獲準在加州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正式在“城市街道”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
專注技術與車輛融合的Cruise正在計劃推出的Cruise AV車型,將會不配備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Cruise AV將更像是一個移動的車空間。在這一點,Cruise對于未來車空間的理解與毫末智行不謀而合。
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在品牌開放日現場談到:“隨著智能交互與智能駕駛的逐步統一,出行工具的功能將會由軟件來定義。我們認為未來出行工具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可以用出行工具來進行娛樂休閑,商務會議,晚間休憩,同時也可以將其作為購物空間,親子空間以及會客空間,未來的出行工具將成為我們除辦公室和家庭之外,停留時間最長的第三空間,下一個十年我們認為人類最大的變革將來自于智能化的出行工具。”
Cruise在低速無人車運輸市場有著自己的計劃。從2021年開始,沃爾瑪出售的部分商品將由Cruise自動駕駛車隊負責為消費者送貨上門。
在此之前,汽車主機廠與創新型公司的合作也曾備受質疑,汽車主機廠具備節點計劃高效推進的優勢,但也飽受創新力不足的詬病,創新型公司的特點則是其“自由基因”。
GM通用在收購Cruise時,多次強調將Cruise獨立對待且保持業務自主權。通用總裁表示,“不希望通過技術控制和企業整合來扼殺硅谷企業的創新基因”。
Waymo不斷加速商業化進程,Cruise則不斷在車輛本身進行加碼,正是源于Cruise一開始就將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到車輛中,且努力在硬件和軟件團隊之間協調,才為其贏得了今日的市場地位。
國內自動駕駛“所有權”爭奪戰
對于“造車”,國內互聯網企業抱有巨大熱情,包括阿里、百度在內的眾多企業已經將其上升至未來戰略層面進行優先布局。
阿里聯手上汽,百度聯手吉利,華為、小米傳出全面推進造車戰略,騰訊、美團對于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均有投資,造車正在成為繼手機后另一個熱點行業。
自動駕駛,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也同樣獲得了各路資本加持。當下自動駕駛的三類發展模式中,Waymo與Cruise代表兩類,第三類則是以特斯拉和蔚來、小鵬、理想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相對而言,由于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發展模式困難較多,汽車量產遠比手機量產的技術更復雜、爬升更艱難,各家自動駕駛系統的車輛植入與數據收集都較為困難。
自動駕駛技術在國內研發與商業化起步較晚,就更需要自動駕駛公司與汽車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利用汽車主機廠的產業鏈優勢、質量管理優勢、成本控制優勢,自動駕駛技術將在車輛應用與數據收集兩方面獲得加速發展。
但越來越多的汽車主機廠已經或者正在成為科技公司的“代工廠”。而GM Cruise模式的出現為汽車主機廠在自動駕駛“所有權”爭奪提供了可能。在國內,毫末智行CEO顧維灝認為:“毫末智行采取與GM Cruise類似的發展模式,我們依托長城汽車龐大的用戶群體,在運行數據量上將超過國內科技公司和新造車勢力的數據規模,最終由軟件系統工程師團隊來處理數據,以達到認知智能的行業領先水平。”
毫末智行在乘用車和低速無人車生態平臺市場已經形成了雙產品線戰略,據顧維灝介紹,雙產品線都形成了最小商業閉環,未來將通過商業閉環進一步提升AI效果,提升產品能力。“目前,與毫末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的都是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頭部客戶,客戶對我們的評價:團隊能力全面,工作能力,能夠以客戶為中心思考和解決問題,產品值得信賴。”
認知智能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必答題”
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之一,需要大量數據資源來幫助人工智能訓練算法和建立模型。國內外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中收集數據,然后將數據傳回系統,系統根據算法和模型,將數據還原為與人類認知相一致的對象,用于汽車行駛決策。
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都可以實現感知智能,而以大量數據幫助系統建立出模型識別出路面上各種對象,需要從感知智能實現認知智能。認知智能對于數據規模、獲取成本和數據質量要求很高。
顧維灝認為:“自動駕駛系統是以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而想要真正訓練出高普適性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考驗兩個維度上的能力,一個是數據收集速度,一個是數據處理能力。能夠用更快速度收集到大量真實數據,并快速將數據用于算法訓練,就能夠獲得持續的領先優勢。”
采取Cruise模式的毫末智行在數據收集與數據處理都具備優勢,其自動駕駛系統搭載在第一批長城汽車上后,將會獲得龐大且復雜的城市道路數據。在數據獲取上,毫末智行將超過國內科技公司和新造車勢力的數據規模,最終由軟件系統工程師團隊來處理數據以達到認知智能的水平。
在顧維灝看來,純技術科技公司需要通過專用數據采集車進行數據收集,數據收集的效率低、成本高,而一眾造車新勢力則需要造車銷售進行數據獲取,可收集的數據量受限于電動車銷量。
“毫末智行與長城汽車的緊密關系可以快速的將自動駕駛系統安裝在更大量的車輛中,僅長城一家的銷售車輛,就遠大于造車新勢力的總和,未來還會與更多車廠進行合作。在低速無人車生態平臺,毫末同樣也在與物美、多點、順豐等品牌進行合作以獲取更多的數據。”顧維灝及其帶領的團隊還將借助自動數據標注清洗、算法問題挖掘、訓練和評價等能力,獲得領先的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算法培訓能力。
傳統汽車主機廠與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如果能夠高效結合,所帶給整個行業的高效與創新是不可預測的。隨著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的增強,毫末智行自動駕駛技術的“認知智能”未來可期。擺在顧維灝與毫末智行面前的路依舊不平,但前途無疑是可期的,我們也將看到一個新的屬于自動駕駛的時代開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