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14:36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恒坤新材產品有自產和引進兩種。自產光刻材料中,SOC、BARC、KrF光刻膠、i-Line光刻膠等已有多款產品量產供貨,ArF光刻膠、SiARC、TopCoating等已進入客戶驗證流程;...
近期,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坤新材”)科創(chuàng)板IPO再進一程,其狀態(tài)更新為“已問詢”。
資料顯示,恒坤新材主要從事光刻材料和前驅體材料等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此次IPO,恒坤新材計劃募集資金12億元,分別投向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SiARC開發(fā)與產業(yè)化和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
2023年“增收不增利”
2021-2023年,恒坤新材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41億元、3.22億元、3.6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12.86萬元、10090.3萬元、8984.93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7.67%、14.72%、6.78%。
2024年1-6月,恒坤新材的營業(yè)收入、歸母凈利潤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4億元、4410.44萬元和3.14%。
在招股書中,恒坤新材沒有披露前五大客戶名字,只表示客戶A、B、C是知名存儲芯片制造廠商,客戶D和E均系知名邏輯芯片生產廠。其中A在報告期內一直是第一大客戶,為公司貢獻的收入占比在60%以上。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全球芯片正面臨產能過剩風險。在此背景下,這些客戶是否會減少對恒坤新材產品采購?恒坤新材的業(yè)績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就此問題,中國網財經致電致函恒坤新材,相關人員表示“暫時不回復”。
與盈利能力的下滑不同的是,恒坤新材的估值在大幅提升。2021年5月,恒坤新材從新三板退市,摘牌前公司總市值不足10億元,但2022年第十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并作出決議,同意按照投前不高于45億元估值發(fā)行股票。
引進產品收入占比高
目前,恒坤新材產品有自產和引進兩種。自產光刻材料中,SOC、BARC、KrF 光刻膠、i-Line 光刻膠等已有多款產品量產供貨,ArF 光刻膠、SiARC、Top Coating 等已進入客戶驗證流程;引進產品包括光刻材料、前驅體材料、電子特氣及其他濕電子化學品等。
2021年和2022年,恒坤新材自自產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28.22%和38.94%,2023年及2024年1-6月這一數(shù)字分別為52.72%和61.64%。
恒坤新材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以引進境外產品為切入點,引進并銷售光刻材料、前驅體材料等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后,創(chuàng)新性地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路徑。2023年,恒坤新材引進產品的毛利率為98.23%,高出自產產品67.9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半導體設備檢測商無錫卓海科技IPO被否,原因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委認為其核心技術在于其具備退役前道量檢測設備的修復能力,而缺乏自主研發(fā)能力,這對其是否符合創(chuàng)業(yè)板定位構成了潛在考驗。目前,恒坤新材有30項發(fā)明專利,一半是2021年以后獲得的。
那么,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模式發(fā)展、且引進產品收入占比較高的恒坤新材是否符合科創(chuàng)板公司定位?該公司是否存在為符合科創(chuàng)板定位突擊申請專利的嫌疑?對于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也在采訪函中問及,同樣沒得到答案。
不過,恒坤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自產產品的產能尚處于爬坡階段,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目前公司產線的投入已為未來發(fā)展預留空間,隨著后續(xù)研發(fā)和驗證中產品轉量產數(shù)量的增加以及重點客戶的持續(xù)拓展,預計將逐步實現(xiàn)對現(xiàn)有剩余產能的有效消化,進一步提高相關產線的產能利用率。
兩位獨董任職高校與公司有合作
恒坤新材遭受質疑的,還有其董事會成員。
招股書顯示,恒坤新材目前有三位獨立董事,其中鄒友思目前擔任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材料學院教授、研究員;黃興孿任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講師、副教授。
2024年12月,“廈門大學—恒坤科技先進半導體材料聯(lián)合創(chuàng)新中心”簽約揭牌儀式舉行。據福建日報報道,該中心是雙方基于廈門大學半導體和化學化工學科研發(fā)的特色優(yōu)勢,以及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集成電路光刻膠領域的市場優(yōu)勢,共同建設的高能級校企合作中心。該中心的成立,是雙方立足半導體先進材料領域開展深層次、多維度校企合作的重要標志,將為相關產業(yè)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獨立董事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存在直接或者間接利害關系,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關系。
那么,恒坤新材與廈門大學的此次合作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在其任職單位與恒坤新材存在合作關系的背景下,鄒友思等獨立董事能否保證“獨立性”?對恒坤新材的IPO進展,中國網財經將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