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15:2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市場重點打擊領域,監管部門與時俱進,破解違法犯罪新手段,更加強調全鏈條追責。在財務造假領域,組織、指揮造假的“首惡”和配合...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8宗證券違法犯罪指導性案例(4宗證券刑事犯罪案例和4宗證券行政違法案例)。兩部門介紹了近年來我國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新特點,以指導性案例明確法律適用規則,劃清底線,給市場各方敲響警鐘,彰顯證券執法和刑事司法全鏈條合力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態度和決心。
筆者認為,此次新聞發布會向市場傳遞四大鮮明信號:
一是持續加大證券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全鏈條追責遏制潛在違法行為。隨著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實施,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成本已大幅提升,證監會發布的4宗證券行政違法案例中,2宗都是適用新證券法懲處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例。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執法力度提升,辦案數據是最直接的體現。據公開數據統計,2024年,證監會辦理各類案件739件,同比增長3.07%,作出處罰決定592份,同比增長9.83%,罰沒款153億元,同比增長139.47%。另外,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證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訴案件數、人數年均增長30.5%、16%。
對于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市場重點打擊領域,監管部門與時俱進,破解違法犯罪新手段,更加強調全鏈條追責。在財務造假領域,組織、指揮造假的“首惡”和配合造假、怠于履職的中介機構、第三方人員都受到了行政或刑事處罰;對于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主犯,以及為這些犯罪行為提供配資、操盤、薦股等服務的職業團伙,檢察機關亦依法全鏈條從嚴追究刑事責任,實現全方位打擊,以遏制潛在違法犯罪行為。
二是行刑雙向銜接機制更加健全,高效懲治證券違法犯罪。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協同,持續優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協作機制,行刑雙向銜接機制進一步完善,如去年5月份,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證監會印發《關于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據證監會副主席李明介紹,移送案件在刑事程序中的落地率、實刑率、重刑率顯著提升。
在證據適用方面,證監會和最高檢通過案例明確了經過審查和轉化的證據具有效力,有助于提高辦案質效。證監會發布的指導性案例3號明確,在刑事回轉案件的辦理中,對刑事案件依法獲取的證據,在做好相應轉換工作后,可以作為行政案件證據直接使用。最高檢發布的檢例第220號案例明確,在無法獲取原始生產經營數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依法對行政執法證據進行審查與運用,利用科學方法還原真實生產經營場景。
三是完善立體化追責體系,強化投資者保護。民事訴訟是立體化追責的重要一環,在加強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力度的同時,監管部門推動完善民事追責體系,注重追贓挽損,加強投資者保護。投保機構提起的代位訴訟、特別代表人訴訟幫助投資者直接獲得賠償;檢察機關則通過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統一損失認定標準,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注重追贓挽損,多途徑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是“以案促治”,優化資本市場生態。8宗證券違法犯罪指導性案例既回應市場爭議,明確法律適用,還解析了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行為中,各參與主體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明晰違法紅線。這有助于推動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中介機構完善內控、提高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通過懲治違法“已然”,震懾違法“未然”,推動形成崇法守信的市場生態,為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未來,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將不斷完善,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聯合打擊力度,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在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際,行政監管與刑事司法協同發力,進一步強化監管威懾力,對于提振市場信心、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