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3:33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超捷股份為汽車產業鏈公司,主要從事高強度精密緊固件、異形連接件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發動機渦輪增壓系統,是國內規模領先的緊固件與...
三年前并購而來的子公司業績無一年達標,已成為超捷股份(301005.SZ)的拖累。
4月21日晚間,超捷股份發布年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27.83%;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利潤,下同)為1061.56萬元,同比下降54.9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下同)為734.09萬元,同比增長124.28%。
至此,在2021年上市之后,超捷股份的凈利潤連續四年下滑,扣非凈利潤同比實現扭虧。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子公司成都新月數控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新月”)航空業務訂單減少,對超捷股份當期業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成都新月也未能如期完成業績承諾。
公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成都新月扣非凈利潤合計虧損5326.83萬元,不僅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承諾,且與1.06億元的業績承諾數相差甚遠。
主業毛利率下降
資料顯示,超捷股份為汽車產業鏈公司,主要從事高強度精密緊固件、異形連接件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發動機渦輪增壓系統,是國內規模領先的緊固件與連接件龍頭企業。2021年6月,超捷股份在創業板上市。
上市次年即2022年,超捷股份通過增資及股權轉讓的形式取得成都新月52%股權,成都新月主要從事航空航天精密核心零部件產品制造。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超捷股份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IPO之前,2020年,超捷股份的業績達到最高點,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127.46萬元、7816.66萬元。
上市之后,2021年至2023年,超捷股份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連續下滑。
4月21日晚間,超捷股份發布年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27.83%;凈利潤為1061.56萬元,同比下降54.98%;扣非凈利潤為734.09萬元,同比增長124.28%。
至此,公司凈利潤連續四年下滑,其扣非凈利潤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對于凈利潤下降,超捷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新月航空業務訂單減少,對當期業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商業航天火箭結構件業務在下半年取得訂單,但尚未大批量交付,對當期業績影響較小。此外,報告期內,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導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上升較快。
年報顯示,2024年,作為超捷股份的傳統主業,公司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25.37%,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0.56%;毛利率為22.55%,同比減少1.96個百分點。
同期,超捷股份的航空航天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71.09萬元,同比下降30.73%,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31%縮水至2.33%。
在核心業務毛利率減少的情況下,2024年,超捷股份的期間費用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為1655.61萬元、5242.15萬元、498.11萬元、3799.91萬元,同比增長14.19%、6.04%、75.2%、16.67%。
子公司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作為超捷股份進入航空制造領域的重要步驟,對成都新月的收購并未達到預期效益。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超捷股份對成都新月增資8817.59萬元并受讓楊明清持有的成都新月14.717%股權,合計耗資1.22億元取得成都新月52%股權。
此筆交易中,楊明清作為業績承諾人,承諾成都新月在2022年至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僅作為業績考核參考)7800萬元、1.1億元、1.7億元,扣非凈利潤2144萬元、3277萬元、5180萬元。
實際情況是,成都新月連續三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22年至2024年,成都新月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444.99萬元、2149.27萬元、2732.57萬元,三年合計虧損5326.83萬元。
其中,因成都新月業績不達標,楊明清以股權補償方式償付2022年業績補償款,即向超捷股份轉讓其所持有成都新月10.67%的股權作為業績補償。此外,楊明清和成都海涵分別向超捷股份轉讓所持成都新月26.55%、2.53%股權作為2023年的業績補償。
由于楊明清已無可償付的成都新月股權,因此按照原協議約定,楊明清需向超捷股份支付現金9139.35萬元作為2024年的業績補償。
不僅如此,鑒于成都新月的業績承諾實現情況,2022年至2024年,超捷股份已分別計提商譽減值1497.6萬元、3236.3萬元、501.28萬元,三年合計5235.18萬元。截至2024年末,超捷股份仍存1040.20萬元商譽。
對于如何改善當前盈利能力,超捷股份已有應對。年報中,超捷股份表示,2025年,公司將繼續加大對汽車零部件出口的拓展、國內重點客戶開發、國產替代。積極推進子公司成都新月商業航天火箭結構件客戶訂單批量交付,同時拓展航天緊固件、火箭箭體閥門等業務。降本增效,著力提升盈利能力。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