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遭供應商上門催債 ST升達實控人被指占用資金炒股
ST升達被控股股東升達集團及其關聯方侵占巨額資金,將上市公司拖入債務旋渦。根據知情人士給記者提供的線索,ST升達實控人及升達集團前法人江昌政挪用的上億元資金去向主要被用于炒股。
平安、浦發業績預喜 北向資金聞風而“入”銀行股
2018年上市銀行業績快報陸續出爐,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率先登場。在加速甩去風險“包袱”后,兩家銀行資產質量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信保踩雷網貸違約 監管預警全行業布控
在近期爆出的網貸平臺違約事件中,除了普通投資人,專業保險機構也因為網貸機構提供了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下稱信保業務),而損失慘重。
降準+養老金“增援” “白天鵝”密集空降!A股“ 市場底”已到?
先是央行降準,緊接著爆出第三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的消息,利好股市的組合拳已相繼打出。“白天鵝”密集空降,能否驅除“黑天鵝”給A股市場造成的陰影?
銀行理財子公司來了:“富二代”如何玩轉理財市場
與此同時,注冊資本要求至少在10億元以上,被廣大業內人士戲稱為理財市場“富二代”的理財子公司,是否會變成資金雄厚的大型銀行的“獨角戲”?
負增長壓力下昏招不斷 爾康制藥近兩年市值縮水200億
虛增業績之后,爾康制藥再次將手伸向了藥品壟斷。12月28日晚,爾康制藥稱,全資子公司爾康醫藥因違反反壟斷法,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告知書》。
四連虧 *ST華澤恐成年內退市首股 6.77萬戶股東“被坑”
如今,隨著*ST華澤1月5日一紙2018年預虧超10億元公告的披露,預示著*ST華澤難逃終止上市的命運,*ST華澤也將因此大概率成為2019年首只退市股。
康美藥業現金流連續4年低于凈利 有貓膩?
僅僅三個月,康美藥業就從市值千億的“白馬股”,變成市場的“棄兒”。
智能存款成攬儲利器 定期存款“活期化”風險幾何
盡管智能存款的模式創新幫助民營銀行迅速做大了存款,但也蘊藏了一定風險。
支付巨頭議價能力減弱 抵制服務商零費率競爭
新年伊始,微信支付就打響抵制服務商“零費率”的保衛戰。
新三板發布計算機通信等4行業信披指引 降低披露成本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信息,本次發布實施的四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立足“兩頭減輕”,即一方面有助于減輕投資者負擔,另一方面也利于降低企業成本。
8家保險系公募基金規模合計6048.7億 比2017增長45%
作為基金行業的新生力量,保險系公募的發展備受市場關注。2018年債市走牛,保險系公募發揮固收投資優勢,整體規模增長明顯。
滴滴金融版圖浮現:金融變現算盤 保險業務扛大旗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滴滴悄然在出行aPP上線了“金融服務”頻道。
央行重啟全面降準 打出穩經濟第一拳
穩經濟而言,中國的政策工具包里并不缺少政策組合拳,而全面降準顯然是其中的重要一拳。
蹊蹺假手機案牽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深圳恒波庭辯承認虛增業績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樁蹊蹺的假手機引發的合同糾紛案,卻逼得深圳恒波在庭辯時承認自己財務造假虛增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