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09:33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郭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芯片短缺已導致今年全球汽車行業減產超過1000萬輛。這也迫使汽車制造商不得不重新制定生產戰略,比如從芯片制造商處直接購買芯片、改變汽車配置,甚至探討如何在缺少零部件...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數據顯示,芯片短缺已導致今年全球汽車行業減產超過1000萬輛。這也迫使汽車制造商不得不重新制定生產戰略,比如從芯片制造商處直接購買芯片、改變汽車配置,甚至探討如何在缺少零部件的情況下生產汽車。這也無形間推動汽車企業在生產領域進行積極轉型。
以往,汽車制造商通常會從博世、大陸等零部件集團處直接購買零部件,而這些零部件供應商再去更上游的供應商處購買零部件。對此,麥肯錫高級合伙人Ondrej Burkacky表示,“層層分包”導致汽車生產、零部件采購等環節并不透明。
戴姆勒采購經理Markus Schafer表示,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他在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就透露,戴姆勒已經與多家芯片制造商建立起了直接溝通渠道。
知名研究機構汽車管理中心 (Center For Automotive Management) 的Stefan Bratzel表示,如今芯片對汽車生產至關重要,因此汽車制造商對待芯片供應商應該更加重視。他說,“此前,汽車企業對待芯片供應商和其他零部件供應商態度相同,需要的時候下單、不需要的時候就暫停訂購,就導致了如今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
對此,Burkacky說,汽車制造商應該考慮直接投資生產芯片,或與芯片供應商簽訂更長期的合同,比如18個月以上。
除去更長遠的規劃,現階段,汽車制造商也在竭盡所能減少缺芯短缺帶來的影響。大眾商用車Traton首席財務官Annette Danielski表示,“公司通過更改軟件系統,讓車輛在使用更少芯片的前提下依然實現同樣的功能。”
Schafer介紹,戴姆勒設計了新的控制單元,這其中的芯片并非專用芯片,而是可以在某些功能芯片供貨不足時,進行替代使用。
在這些方面,特斯拉被認為是行業內的典范。該公司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對軟件系統進行了重新編程,使得原本缺少芯片支持的功能可以借由其他芯片實現,也讓其實現了在逆境中的突圍。
通用則在日前表示,將與高通、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等芯片制造商合作開發微控制器,以此來整合單個芯片控制的功能。
此外,調整生產優先次序也成為眾多汽車制造商的應對之法。有車企在生產階段,會暫時將芯片短缺部分空著,并繼續制造其他部分;而一旦芯片到貨,再填補之前的留空。
事實上,很多汽車目前在交付時都會缺失一些功能,等芯片到貨后,車企再通知車主回廠安裝并實現功能。但這種做法并非權宜之舉,其“極限”也即將到來。不久前,位于德國的大眾汽車Zwickau工廠就不得不暫停生產電動汽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